“制造”就是以規定的成本、規定的工時、生產出品質均勻、符合規格的產品。要達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現場之作業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隨意變更,或作業方法或作業條件隨人而異有所改變的話,一定無法生產出符合上述目的的產品。
因此,必須對作業流程、作業方法、作業條件加以規定并貫徹執行,使之標準化。標準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有四點:一、技術儲備 ;二、提高效率 ;三、防止再發 ;四、教育訓練。
標準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業內的成員所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文件的方式來加以保存,而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動,整個技術、經驗跟著流失。達到個人知道多少,組織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將個人的經驗(財富)轉化為企業的財富。
更因為有了標準化,每一項工作即使換了不同的人來操作,也不會因為不同的人,在效率與品質上出現太大的差異。如果沒有標準化,老員工離職時,他將所有曾經發生過問題的對應方法、作業技巧等寶貴經驗裝在腦子里帶走后,新員工可能重復發生以前的問題,即便在交接時有了傳授,但憑記憶很難完全記住。
沒有標準化,不同的師傅將帶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結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什么是SOP?
即英文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個單詞中首字母的大寫 ,即標準作業程序。
是以文件的形式描述作業員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的操作步驟和應遵守的事項;
是員工的作業指導書;
是檢驗員用于指導檢驗工作的依據;
SOP的作用
將企業積累下來的技術﹑經驗記錄在標準文件中,以免因技術人員的流動而使技術流失;
使操作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快速掌握較為先進合 理的操作技術;
根據作業標準,易于追查不良品產生的原因;
樹立良好的生產形象,取得客戶信賴與滿意;
實現生產管理規范化、生產流程條理化、標準化、形象化、簡單化;
是企業最基本﹑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術資料。
SOP的編寫要點
1.物料名稱及數量
在生產前須確認好本工位所需的物料和準備的物料是否一致、數量是否正確,物料是否經過檢驗。當全部確認無誤后方能上線生產。生產過程中絕不接受不良品,絕不生產不良品,絕不傳遞不良品。
2.工裝夾具
每天上班前對夾具進行校準檢查,確認工裝夾具是否能夠正常使用。
3.設備名稱及參數
設備操作工必須經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操作機器,在設備開啟前先仔細閱讀設備使用說明書及設備各參數的設定值,然后按照使用說明書對機器進行操作,且確定設定的各參數值與要求的參數值相同。
4.作業步驟
操作步驟是SOP內容中的重點,必須簡潔、明了,讓人一看就懂,一看就知道怎么操作。SOP需要達到的效果是一個新人一來就可以獨立操作且產品質量合格,這也是SOP的最高境界。
5.人員配置
SOP中各工位須確定人員,這樣可以避免每天上班還得需要班組長對人員進行分配。這樣每天上線前員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準備,并且可以讓他們更熟練本工位工作。工位定員的話既可以節約時間,又可以保證質量。
6.安全因素
任何操作都有可能導致產品的質量問題,所以我們在SOP中必須包含操作的注意事項、檢查項目和一些人員安全須知勞保用品的穿戴要求。文章來源www.fits-cn.com
掃描二維碼關注深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