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局局長凌成興多次強調,要思考、謀劃、實踐“三大課題”,即煙草行業改革的紅利在哪里、發展的潛力在哪里、追趕的目標在哪里。“三大課題”的提出,指明了行業前進的努力方向。行業每一名干部員工,都應主動開動腦筋,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實踐“三大課題”,在解放思想中打開視野,在堅定信心中激發動力,在奮力趕超中實現率先。
通常來講,所謂改革紅利,主要是指通過改革獲得的效益。李克強總理強調:“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體制的改革包含著巨大的潛力。‘城鎮化’這個最大潛力的發揮,只有通過‘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才能實現。”這里的改革不僅包括新型工業化、全面信息化、健康城鎮化和現代農業化等方面,還涉及頂層設計、基層積極性的調動和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發揮等內容。
從中國煙草30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認為,改革的紅利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機制完善紅利。這是推動中國煙草長期增長的首要因素。從規范整頓、工商分離、聯合重組、訂單供貨到“卷煙上水平”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為煙草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行業找到了一條專賣體制下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科學發展道路。二是品牌發展紅利。從名優煙到百牌號,再到“兩個10多個”、“20+10”、“532”、“461”,大品牌在行業改革發展中不斷演進,有效激發了行業發展的活力。當然,這當中還有要素效率的提高,包括技術創新、管理進步、制度完善等。三是專賣制度紅利。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說,專賣專營的管理制度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為中國煙草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發展空間。因此,凌成興局長強調,專賣制度是我們的“尚方寶劍”和“看家本領”,動搖不得、變通不得、寬容不得。從發展態勢來看,這三個方面的紅利正在逐步減弱,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大品牌如何做強,中國煙草如何應對四大挑戰,這些問題更加明顯地擺在行業面前。凌成興局長提出改革的紅利在哪里,實際上是要我們思考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深圳煙草來講,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成績的取得,有兩個重要因素不可忽視:一是順應了全國煙草改革發展和深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勢??创钲跓煵莸陌l展,不能離開全國煙草總體發展態勢,也不能離開宏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二是企業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管理素質、技術素質、人才素質不斷提高。本質上看,深圳煙草過去的改革紅利主要是靠增量改革,即卷煙銷量的快速增長。在經歷長期的高增長后,深圳煙草進入并將長期處于一個相對較緩的中低速增長期。從當前形勢來看,做大增量的空間已剩不多,效益的增長主要寄望于做優存量,通過存量結構的優化釋放新的改革紅利。
在全國煙草改革發展不斷深化的背景下,立足自身實際,我們認為,推動深圳煙草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必須創造新的紅利空間,進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突出精耕市場,釋放市場潛力紅利。一般意義上看,人口決定銷量,經濟決定結構。隨著城市一體化進程加快、新區建設、前海開發帶來的新機遇以及高鐵、高速公路建設帶來的人口流動消費增加,深圳卷煙市場的潛力仍是一個紅利。深圳市光明新區公司成立于2008年,其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新區在“精耕細作”上的潛力是巨大的。光明新區公司從2009年到2012年,年銷量增長分別為18%、24%、19%、10%,均遠高于深圳煙草平均增長水平。從長期來看,隨著深圳四大功能新區建設步伐的加快,深圳煙草在穩增長上仍大有可為。同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推動整體卷煙結構穩步提升,從而創造新的紅利。從2006年到2012年,深圳煙草一二三類卷煙比重由47.33%提高到80.94%,提高了33.61個百分點。銷售結構對銷售收入增長的貢獻提高到80%左右。在銷量增長趨緩的情況下,結構的持續提升,成為行業經濟增長新的動力。
突出培育品牌,釋放品牌發展紅利。近年來,依靠重點品牌的帶動,深圳煙草保持穩定增長,重點品牌銷量成倍增長,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重點品牌、區域品牌、特色品牌形成合理格局。這種品牌格局的調整,既有國家局政策導向和工業企業競爭力量此消彼長的影響,也有基于深圳煙草持續發展的考慮、工商相互選擇的因素。隨著工業企業競爭格局的進一步改變,“532”、“461”品牌格局的形成,更要進一步發揮好重點品牌、高端品牌、低焦油品牌的紅利作用,尊重市場選擇,加強市場引導,堅持高端帶動、趨勢帶動,促進卷煙經濟穩定增長;深入推進精準營銷,大力開展網上營銷,積極探索文化營銷、事件營銷,創新品牌培育模式,實現品牌培育流程化管理,與工業企業形成合力,推動品牌持續健康發展。
突出精益管理,釋放管理創新紅利。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作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八項規定”,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釋放管理創新紅利,就是要緊緊抓住管理這個“牛鼻子”,圍繞深入開展“管理創一流”活動,完善對標工作體系,借鑒先進經驗,完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模式,深挖管理潛力;要進一步細化管理單元,明確管理目標,改進管理方式,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流程和環節量化、抓細、落實,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開展企業管理診斷,重點對經營戰略、組織結構、制度體系、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進行全面診斷,針對問題的癥結,采取相應的治理方法并加以實施,不斷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推進各專項管理平臺的優化整合,實現決策管理、營銷管理、專賣管理、資金資產管理和人才管理等企業管理工作的一體化管控,充分發揮信息化對企業管理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掃描二維碼關注深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