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在一家陶瓷衛浴公司(主要生產馬桶、陶瓷臉盆)輔導其生產管理效率提升。6月17日上午,其總經理候總打電話通知,下午有一品質分析會,邀請我參加。
會議上,品質部經理介紹了本次的品質會議議題,主要是生產1線(其兩條線,生產模式、條件基本一致),從6月15日以來,產品釉面落臟達到15%,平時的控制標準在3.5%,而且一直控制的很好。
他們開始分析,利用平時我們教的技巧柏拉圖,魚骨圖等工具,對數據展開,最后,生產1線和品質管理部門一致都把矛頭指向坯濕。從6月15日開始開始下大雨,抽測10個粗坯產品,標準要求坯濕標準在3%以下,現在平均在3.8%,所以,現在大家找到了原因,釉面落臟多是因為天氣,怪老天爺。和大家都沒關系,大家都長出了口氣。只有總經理一個面色沉重。
總經理問我:“劉老師,你怎么看?”
我苦笑著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老天爺給1線下雨,難道沒給2線下雨?!?/p>
“你什么意思.”
“你們看一下2線的落臟推移圖,三天來非常穩定,從3.1%到3.7%不等,如果從統計學角度看,它是正常的,請大家去抽取2線的坯體10例,看坯的干燥度是多少?!?/p>
品質管理部門行動力很強,一個小時后,結果出來,2線的坯體濕度平均在3.9%,竟然比1線的還高。
大家本以為這個會議把矛頭指向天氣就完事大吉了,現在卻陷入了沉思?!澳敲次蚁雴栆幌?,1線和2線的生產裝備、條件都一樣,區別在什么地方?”
“啊,我想起來了,2線的經理大聲說:“我們在一周前換了濕氣噴嘴?!薄澳鞘莻€什么東西?”“就是排濕用的真空吸嘴?!薄芭??!贝蠹液盟苹腥淮笪蛄?。
于是總經理安排生技部門把1線的濕氣噴嘴換掉。并安排品質管理部抽取實際數據48小時。
6月19號下午,數據出來了,1線的落臟仍然在14.5%左右,大家又陷入困境。
“請大家去現場再看一下這兩條線的所有數據,是否是一樣的,有哪些生產因素是不一樣的?裝車的手法、條件的設置、窯爐的溫度爬升曲線、作業前的檢驗等等,請大家分成兩組,把這些數據抓取出來,特別查一下窯爐的行車記錄表?!?/p>
分成兩組后,到了下午5點時,大家又回到了會議室,把抓取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裝車的手法是一致的、窯爐的溫升爬升曲線是一致的、作業前的檢驗、作業后的清理、窯爐窯頭的清理都是一致的?!翱赡苁抢咸鞝斊?線吧!”1線的經理嘟囔了一聲。在座的各位哄然大笑。
“劉老師,我發現了一個情況,兩個車間不一致.”工藝科的小王弱弱的說了一句。
“什么情況?”大家都問
“1車間的進車速率和2車間的不一致”小王說
“瞎扯,工藝又沒規定必須一致,你們說可以根據產品數量調整窯車的速度?!?線經理大叫。
“有數據嗎?”我問。
“有,我查了一下他們的窯車行車速度,1線的從10分每車到5分每車不等。但2線的一直很穩定,在7-7.5分每車。這是兩線的行車速度表,請大家看一下?!?/p>
我看了一下兩線的行車記錄表,卻實存在很大的差異。那是不是這個原因呢?1線經理還在爭辯著,行車速度不會影響,起碼不是落臟的主因。
“那么,何不試一試,1線把行車速度均衡化下來,7分鐘進一車。咱們觀察一下,又不會影響什么?!蔽艺f。
“那我們交坯的時間點不一樣,進車的速度當然不一樣,這樣會影響我們的生產進度?!?線經理說。
“那就先這樣吧,按照7分鐘進一車的速度,不行我和你們上個車間協調,讓他們以6-7分一車的速度給你們交坯?!焙蚩偨K于發話了。
最后,會議決定讓工藝部和品質部兩個部門監督1線進車速度和產品質量統計,跟蹤48小時,并統計落臟不良。
6月22日上午,1線數落臟數據出來了,48小時的落臟數據應聲而降,平均在3.8%左右,雖然沒達到一直以來的控制水來3.5%,但大為下降。
該公司對進車的速度進行了標準化。再往后3個月的數據一直非常穩定。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最后得到了解決。從以上的的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品質管理有時真的需要深入到現場,發現細枝末節的變化,對變異進行管理,才能達到品質的提升。
掃描二維碼關注深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