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離不開溝通和語言表達,我們也經常聽到說有的人溝通能力強,表達的好,有的人溝通表達不好,為了提高溝通水平,我們也會進行有效溝通的培訓,這類培訓會教會我們一些溝通的技巧和方法,但培訓后是不是一定就能夠完全改善呢,其實關鍵是要改變思考的方式,因為大腦里思考好了,才能表達的更清晰,才能實現有效的溝通。所以有效溝通表達的根源在于大腦,在于思考方式。那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思考方式呢?
我們先來看個案例:
假如你是董事長,你的秘書早上一上班就給你打電話:
“董事長,您好!劉經理來電話說系統出現突發狀況,4點鐘他無法參加會議了。小張說他晚一點開會沒關系,明天開也可以,但最好別再11點30分之前開??墒菚h室明天已經被別人預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著的。王總的秘書說,王總明天需要很晚才能從外地出差回來。我建議把會議的時間定在星期五10點比較合適,您看行嗎?
這種情況我們在工作中會經常遇到,聽這種匯報會有什么感受呢?一個字“亂”。同樣的問題那假如換成下面的這種表達方式呢?
“董事長,您好!我們可以將今天下午4點的會議改在星期五上午10點開嗎?因為第一參會人員在周五上午都可以參加,王總明晚才能從外地出差回來,劉經理今天下午4點鐘因突發狀況不能參會,小張說會議晚一點開也無所謂。第二是本周五上午的會議室可以預定。”
這種方式是不是要簡明清晰很多呢?兩種不同效果的匯報,僅僅是溝通表達方式問題嗎,這背后其實是思考的方式,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方式的特點,第一是先說結果后說原因,原因又被分為兩類,其中一類原因有三個子因素。三個子因素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這種思考的方式,是思考的結構,這種結構就是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結構的特點有: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結論先行,就是一次表達只支持一個思想,并且要在開頭出現,也就是先說結果。以上同下指的是任何一個層次的思想都必須是其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概括。歸類分組指的是每組中的思想都必須屬于同一個范疇。邏輯遞進,每組中的思想都必須按照邏輯順序排列。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已經習慣于先說原因,后說結果,而且原因羅列一堆,毫無頭緒,這往往讓聽者一頭霧水,不知其所云。如果在日常的工作溝通中,我們都能夠運用金字塔結構進行思考,進而進行溝通,那么想必我們的溝通會更順暢,更高效。要提高溝通效率,改善溝通效果,首先要改變思考方式。文章來源www.fits-cn.com
掃描二維碼關注深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