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相同產品的兩家公司確有著不一樣的部門設置,產品不同的兩家公司竟然組織機構很類似,有著十年發展歷史的公司組織結構一直沒有怎么變過,而成立三年不到的公司部門大調整了好幾次,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哪些因素決定了組織設計?
一、戰略
戰略決定組織結構,戰略發生了變化,會導致組織結構的調整,企業由生產單一產品,轉向縱向一體化發展時,組織結構也會由原來簡單的形式轉為更為專業化的職能型組織。當企業多元化發展時,戰略對組織的要求更高,事業部制更能適應。
二、環境
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組織結構的穩定性。比如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企業不得不設置專職部門解決相應的問題。比如受國內人工成本上升的大環境影響,有些外資企業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國內的工廠會進行相應的縮編減員、部門合并。
企業在穩定的外部環境下,可以采用常規的組織結構,當面臨不確定較大的環境時,需要設置更加靈活的組織結構來應對。
圖片來源于unsplash.com
三、技術
技術復雜度表示制造過程機械化的程度,高技術復雜度表示大部分的工作由機器執行,低技術復雜度則表示生產過程中,工人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
管理學家瓊·伍德沃德將技術分為三類,第一類小批量與單位生產方式:由進行定制產品(如定制服裝或特定設備等)生產的單位或小批生產者組成。第二類,大批量生產方式:包括大批和大量生產的制造商,它們提供諸如冰箱和汽車之類的產品。第三類,連續生產方式:如煉油廠和化工廠這類連續流程的生產者。
愈復雜的技術,就愈需要管理。技術復雜度增加,管理階層數會明顯增加,管理人員與總公司人數也有增加,組織結構因技術而變化。
四、組織規模與生命周期
組織規模越大,從上到下的控制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管理會變得更加復雜,專業化分工更細,橫向及縱向分化程度高。為了規范的管理,因此就要求企業采用事業部制、矩陣制等分權式的組織結構。規模小的企業集權式結構設計可以讓管理更加高效。
組織生命周期在創業階段時,采用小規模、非官僚制、非規范化的組織結構。集合階段組織設計要傾向于分權,規范化階段需要構建柔性靈活的組織結構,精細階段則重點進行跨越部門界限的組織結構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管理的進步,涌現出去中心化、扁平化的組織結構,組織設計會有更多的選擇,影響的因素也在不斷的變化??傊?,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組織結構,才是最好的組織結構。
掃描二維碼關注深藍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