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計分卡是一種戰略計劃和管理績效評估的方法,平衡計分卡是戰略執行的一個有力工具。使用平衡計分卡可以把商業活動和企業的愿景、戰略聯系在一起,并全方面地考察企業的成績和發展。平衡計分卡的內在邏輯是什么呢?
1、企業實施平衡計分卡的前提企業戰略的確定。包括愿景、使命、價值觀、三到五年的戰略目標。沒有清晰的戰略規劃是實施平衡計分卡失敗的原因之一。
2、企業實施平衡計分卡的框架:“一圖、一卡、一表”。一圖:《戰略地圖》;一卡:《平衡計分卡》;一表:《單項戰略行動計劃表》。
3、平衡計分卡的因果邏輯:
1)土壤:員工的能力、知識、系統、企業文化(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長出好莊稼);
2)樹干:內部運營的能力(樹干輸送營養);
3)枝繁葉茂:客戶受益
4)結果:財務結果
想要賺錢,就要讓客戶買單。首先要投資員工、增加能力,用適當的工具和系統提高內部運營效率,才能給客戶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讓客戶滿意了,最后才能實現財務結果。
4、平衡計分卡重點在的五項平衡
1)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平衡。
企業考核的一般是財務指標,而對非財務指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的考核很少,即使有對非財務指標的考核,也只是定性的說明,缺乏量化的考核,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
2)企業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平衡。
平衡計分卡是一套戰略執行的管理系統,如果以系統的觀點來看平衡計分卡的實施過程,則戰略是輸入,財務是輸出。
3)結果性指標與動因性指標之間的平衡。
平衡計分卡以有效完成戰略為動因,以可衡量的指標為目標管理的結果,尋求結果性指標與動因性指標之間的平衡。
4)企業組織內部群體與外部群體的平衡。
平衡計分卡中,股東與客戶為外部群體,員工和內部業務流程是內部群體,平衡計分卡可以發揮在有效執行戰略的過程中平衡這些群體間利益的重要性。
5)領先指標與滯后指標之間的平衡。
比如財務指標就是一個滯后指標,它只能反映公司上一年度發生的情況,不能告訴企業如何改善業績和可持續發展。而對于后三項領先指標的關注,使企業達到了領先指標和滯后指標之間的平衡。
5、設計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
財務角度、顧客角度、內部經營流程、學習和成長,這幾個角度分別代表企業三個主要的利益相關者:股東、顧客、員工,每個角度的重要性取決于它是否與公司戰略相一致。
1)財務維度
財務性績效指標可顯示出企業的戰略及其實施和執行是否正在為最終經營結果(如利潤)的改善作出貢獻。但是,不是所有的長期策略都能很快產生短期的財務盈利。非財務性績效指標(如質量、生產時間、生產率和新產品等)的改善和提高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
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財務考核指標因市場環境、公司戰略等有不同的財務重點指標。
2)客戶角度
企業應以目標顧客和目標市場為導向,應當專注于是否滿足核心顧客需求,而不是企圖滿足所有客戶的偏好??蛻舻男枨蠛唵胃爬ň褪撬狞c:正確、快速、便宜、容易??蛻裘嬷笜撕饬康闹饕獌热荩菏袌龇蓊~、老客戶挽留率、新客戶獲得率、顧客滿意度、從客戶處獲得的利潤率。
3)內部流程
通常是先制定財務和客戶方面的目標與指標,然后才制定企業內部流程面的目標與指標,這個順序使企業能夠抓住管理的重點。
4)學習和成長
學習與成長的目標為其他三個方面的宏大目標提供了基礎架構,是驅使上述計分卡三個方面獲得卓越成果的動力。
平衡計分卡各個指標之間的因果關系,就是整個平衡積分卡的因果關系,由下至上層層支撐。
掃描二維碼關注深藍動態!